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方面,wms的主要功能有三個:
一個是庫位管理——從此告別了依賴人工分區記憶庫位的歷史;
一個是批次管理——從此先進先出和效期管理的具體實現不再有技術上的困難;
一個是庫存量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安全庫存控制,保證不缺貨,一個是呆滯物料管理,有效壓縮庫存占用。
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是和現場關系比較密切的模塊,主要的目的,是幫助現場規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管理單據憑證等。
在這方面的功能需求,一個是已經超出了傳統wms的配備要求,一個是不太容易適應現場管理的靈活性,因此,實踐起來并不容易。
雖然一般的wms或多或少都會涉及一些現場操作方面的管理,但比較少有人進行系統的需求整理和開發。
wms需要更深入地介入到現場管理的工作中去,而且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將很快地往這個方向發展:
一方面是因為系統介入得越多,現場管理的工作就越輕松,現場管理人員就越可以從繁冗的基礎事務中抽身出來,而思考更有價值的問題,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另一方面,系統的介入也就意味著標準的介入,越來越統一的標準就意味著越來越穩定的服務質量,對于任何一家企業,這都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wms在操作管理方面的應用,目前實踐比較多的,也就是規范操作、監控效率和管理單證方面。
規范現場操作方面,wms控制的,一個是訂單操作的規范性,一個是庫內流程執行的規范性。
規范性往往是和靈活性相對立的,越規范就意味著越不靈活。而倉庫現場的問題,多數時候不在于不夠靈活,而在太靈活了。
靈活當然好,操作起來方便很多,比方說,有一種物料可能到得比較急,貨物還沒入庫,出庫訂單就已經在排隊了,不做入庫操作,直接分撥出庫是最方便的辦法。但這種事情做得多了,難免會有報應,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在庫存準確性等方面發現問題。因此,最老實的辦法,還是在系統上按規范進行操作,如果有什么情況,也還有操作的記錄作為追查的線索。
至于質量控制和批次管理之類的操作,wms對現場的規范意義就更大了,批次管理方面我們前面也有提過,這里不必再說。質量管理方面,例如把電子秤和系統進行對接,在我們進行散貨包裝的時候,就可以把重量差異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人為操作的空間,同時也能解決數據錄入的麻煩。其它數據測量方面的工具,只要能和系統對接,效果都是一樣的。
對操作效率的統計分析是操作現場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之一。
在紙質操作時代,這項工作耗時長久而枯燥無聊,電子化程度高了之后,事實上大多數庫內操作的操作者、操作時間、操作結果都可以在系統中導出,現場管理人員就可以省下一些時間了。尤其是現場按計件制計算報酬的時候,系統的數據統計是非常有意義的。
事實上,最為理想的狀態,是系統提供倉庫現場在一定期間內的基本運行結果,而現場人員提供基本解釋和備注,然后由系統發送給相關人員。
對現場操作情況進行總結,當然是現場管理人員的基本工作,但這個工作不容易做好,主要是因為技術上沒有挑戰,日復一日,很難保持興趣,而職業習慣的養成,需要外部力量的輔助。
這個時候,系統就充當了一個輔助者的角色,一方面簡化操作,許多統計工作都不用做了,只需要解釋和備注結果,另一方面也監督執行,哪怕不發送出去,這件事情有沒有做,在系統中查找起來也是很容易的。
單據憑證方面,這些年來的趨勢就是電子化,紙質單證雖然還有,但也可以通過拍照等方式保存在系統,文檔管理的工作,就更為輕松,也更為快捷了。這一方面也是得益于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有了智能手機,配合4g網絡,很大程度上就跨越了時空上的障礙,所有的單證,都可以實時共享了。
比方說對配送過程的監控,簽單是否有異常,本來是要等單證回到倉庫才能知道,而如果需要實時上傳以完成簽收,對單證的審核,也就可以隨時進行了,做配送的人,應該非常清楚這樣可以省多少事情。
同時,在系統上對單證進行管理,比起原來的紙質單證來,要輕松很多。不論是本身的整理與查找,還是與上下游或者客戶的對接,都有了一個簡化工作的基礎,哪怕是從節約紙張和快遞費的角度,單據憑證的電子化也是值得嘗試的。
供應鏈協調
把wms拓展到供應鏈協調方面,主要是由一些錢多、強勢的企業推動的。事實上,錢多有錢多的做法,錢少有錢少的做法,強勢的企業,可以要求上游供應商都使用它們開發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不那么強勢的企業,也可以通過其它簡便的方式保持與供應商的信息交互。
大體來說,wms在這方面所承擔的功能有四塊:
信息流通
這個容易理解,主要指的是貨物信息以及訂單信息的管理。在雙方系統對接良好的情況下,這項功能是比較好實現的,對接不那么好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幾道報表導出導入的動作。
就報表導入導出方面,我們其實是有話要說的,大多系統都可以導入單張報表,但現場的需求,往往是有很多報表,最好能導入文件夾,這個需求滿足起來是不難的,只是容易被忽略了。
貨物信息的順暢流通,不只是避免了同類信息的多次重復錄入,現實中的貨物交接也會輕松很多。
品控信息的管理
好的系統可以實現對每一件貨物的全程追蹤,事實上,許多行業也已經開始實踐這條思路了。
比方說,一件貨物在生產線上完成,相關品質信息和管理要求就進入系統了,如果到達倉庫后存儲在一個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庫位上,例如冷藏貨物保存在常溫庫位,就可能提出警告,而配送到目的地后,如何保存,如何使用,什么時候過期也可以得到自動的提醒。
供需計劃的管理
供需管理一方面是對庫存量的控制,我們在庫存管理方面已經提到過,另一方面,是對下一步需求的預估、計劃與準備。
對下一步需求的預估與計劃,主要指的是適應市場情況的變化,或者推行新的企業發展戰略,例如說淡旺季的轉換或者市場擴張計劃。
通過一個有效的系統管理新的供需信息,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解決原來人工規劃可能產生的貽誤和疏漏,同時也給供應商更充分的準備時間,當然,對于倉庫現場,明確的供需信息也可以提前安排相應的存儲周轉空間和操作人員。
配送過程的管理
與倉庫現場相比,配送過程比較不穩定,可控性要差很多,倉庫現場的操作在一段時間之后可以逐步穩定,而配送方面卻容易有更多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倉庫現場逐步穩定之后,現場管理人員可能需要把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配送事務上,系統的介入,可以在配送過程的信息管理、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發揮比較大的作用。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物流知識:冷庫除異味的三種方法你知道嗎跨境進口新政:國內跨境進口城市有哪些物流業競爭:不打對稱戰,要打不對稱戰“五星快遞員”秘籍2020年京東物流配送機器人4.0將量產投入使用生產型企業如何通過訂單管理優化庫存狀況展望未來三到五年的生鮮冷鏈發展幫美團們省錢的趣活,為啥不受資本市場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