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從事智能倉儲物流技術的公司將5g引入到自家產品和系統中。而中美關系伴隨著5g技術的話題也時長不停的出現在我們身邊。那究竟5g技術怎么和物流技術結合呢?靠不靠譜呢?追本溯源,我們還是要將5g的技術搞清楚。
老k將一篇深入淺出講述明白5g的原理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好了。讓我們先從通訊技術談起。
通訊
通信的本質是什么?是交換信息。最簡單的通信設備什么樣呢?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那個玩具,兩頭一個筒子,中間一個繩子,別小看它,這就是通信設備原型啊!
當然,這根繩子你懂的,只能傳遞聲波的振動,肯定是傳不了多遠。不過不要緊,后來不是有電了嗎?把聲波轉換成電的波動不就可以了嗎?電又快,傳得又遠。
于是你把這個設備改造了一下,中間換成了電線,兩頭的設備也改成了用電的,于是,電話誕生了!(應該叫有線對講機...)
但是很快你又發現一個問題,這么屌炸天的東東,居然只能兩個人通話。
于是你一拍大腿,二營長,給勞資每人裝一個!
二營長很快哭喪著臉回來了:對不住了團長,這個真整不了....就算每人一個電話都整不了...
因為即使人手一個電話,但是線也得人手一條啊,而且是通向每個人一條線!因為你可能給任何人打電話。
那完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全連接,其線路數量是n*(n-1)!
上面是一張神經網絡的全連接圖,拿來湊合用下,反正是這么個意思,看那密密麻麻的線,感到深深的恐懼沒有...
但是辦法總比問題多,你經過苦心思索,一拍大腿,他娘的,線路共用不就完了?
于是,星型網絡誕生了。
這網絡看著爽多了,就是有個最大的難題:怎么讓電波按照我想要的方向走?比如a打給b,怎么確保不跑c上面去?
你一想,電線嘛!中間可以搞個插頭控制啊!
如上圖,所有線路平時都是斷開的,當a需要跟b通話的時候,就臨時的把a和b連起來,不就行了嗎!?
你可真是個小天才!
真正意義上的通信網絡誕生了,這就是最早的人工交換網絡!現在劇里還經常能看到,“喂喂喂,給我接旅長...”
80年代的接線員,沒錯,這玩意在我國一直持續到90年代..
這個接線員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把a的線頭,插到b的洞里....當然你不能叫插洞這么粗俗....整個雅點的名詞,叫做“交換”!
不管怎樣,這工作何其無聊枯燥。
二營長!你他娘的意大利機器呢?給勞資整一臺過來!就這玩意還能耗個人?
對,弄個機器負責電路的交換就可以了嘛。這個機器,就叫做程控交換機。90年代那會,神州大地上程控交換機紅得發紫,絕對的風口,到處都有推廣標語,不比現在的抖音差(暴露年齡....)
華為,就是靠這玩意起家的...到現在展廳里面還擺著供萌新員工瞻仰....
程控交換機出來以后,這個網絡開始展現出一定的架構性了,我們把它成幾個大部分:
中間那坨子,也就是交換設備,真正的網絡會有一堆設備,一般都放在電信機房,你看它處于中心位置,那就起名叫“核心網”吧。
交換設備到電話這段電線呢?也給起個名字吧,因為它是承載信息的,所以就叫它“承載網”吧,或者叫它“傳輸網”。
你可能會問,這特么不就一根電線么!起名字干啥?
對,剛開始是電線,后來就不是簡簡單單的電線了,會變成粗的電線,再后來變成光纖,還加上各種各樣的中繼設備甚至也有自己的交換設備.....
最后電話那頭也起個名字吧,就叫“終端”吧!
起這些名字干啥呢?別覺得沒用,這就是現代網絡的雛形,也是現代網絡的基本架構。你去看下華為的產品線劃分,你會發現,就是按照這個來的啊!
好了,我們繼續往后走,這個網絡非常好用,樓上樓下,電視電話,90年初誰家有個電話,那家伙,拽~~!
唯一的缺點是啥?
不能動。電話安在那里,一根線扯著,你只能在家里打,雖然后來有無繩電話,但是也跑不出范圍。
因為紋絲不能動,所以這網絡有個專有名詞,“固定電話網絡”,簡稱固網。
聽起來很土很low逼是吧?別小看它,現在你每天回家還用固網呢!
你說:扯淡吧!現在誰家還裝電話?
電話是沒有了,但是你得裝寬帶吧?
寬帶能動嗎!?不能動,所以也是固網。
但是大家都懂的,動的比不動的爽。
移動
于是,與“固定”網絡對應的玩意誕生了,稱為“移動”網絡。
移動網絡的原理,大家都很清楚了吧?無非就是把之前的終端前面又加了個設備,也就是基站。靠基站來傳輸終端的數據,并接入到網絡。
當然,不止是基站,現代網絡除了通話,還要發短信,還要上微信,還要看視頻,比起90年代的電話,負擔要重得多。所以設備也復雜得多。
雖然網絡變復雜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之前的架構基本沒變,仍然是有“核心網”“承載網”“終端”這些組成部分,核心網依舊是干交換,承載網依舊干的是傳輸。而從基站到終端這一段,也有個自己的名字,叫做“無線網”。
別看大家都有名字,但是這里面最屌的是誰?
你可能會說終端,現在菊花手機多紅火啊。
終端確實不錯,但是對于一家通信公司來說,還真不是最屌的。
最屌的是“無線網”,屌在哪里?
掙錢最多,技術最難。
華為過去的無線產品線在內部被稱為“圣無線”,有多nb可見一斑。
為什么掙錢最多呢?因為量大,一個基站也就覆蓋3公里,全國一個網絡下來,多少個基站?不得十幾萬個?那可都是錢啊!
其他網就沒這么好命了,最慘核心網,就那么幾臺設備蹲在電信機房,就算一臺設備很貴,也攤不上多少錢啊!
為什么技術最難呢?因為電磁波是一種很難掌握的東東,它會折射,反射,會被吸收,還會互相干擾,撕逼。所以,無線側的技術很難。
搞承載網的工程師,一直以為很拽。后來才知道,通訊公司的高階大神都是無線出身的...
而所謂5g,最大的技術升級,就是在無線網這一側。
其他同學們都是打配合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4g已經很夠用。最大的痛點,帶寬解決了,你看視頻還卡嗎?很少了吧,基本隨便看,最多不過流量費的問題。
大家都很喜歡4g,但是有一個問題。
4g基站建完了,圣無線賣啥去?沒有鋪天蓋地的基站了,還能叫圣無線嗎?
5g
必須上5g。
但是要有個說頭,總得比4g強吧?可問題是4g看視頻已經很嗨了啊!你還要人家怎么樣!
延時,延時不行吧?
最喜歡罵卡b的游戲玩家們表示:延時?還好啊?4g打個王者榮耀啥的,延時也就大幾十毫秒,基本妥妥的。
哦,那5g就先放放吧,沒啥好整的。
什么?放你妹!打游戲行就能行了?那只能代表消費者!工業上怎么說?物聯網怎么說?4.0怎么說?自動駕駛怎么說?人工智能怎么說?幾十毫秒能忍?
物聯網弱弱的表示,其實傳感器吧大多也就是本地接入,最需要的是低功耗,長待機,你說你這個公共網絡的東西....
自動駕駛近年風生水起,有點拽拽的表示,眼下我們卡殼最嚴重的還是環境感知和預測、決策算法上的啊,跟你這玩意....
人工智能的小弟,自動駕駛的親戚移動機器人站出來,我們最缺的也是環境感知,哦,還有slam技術,跟你這也不太搭邊....
人工智能的二當家ai機器人跑出來了,我喜歡我喜歡,我的云端大腦延時可頭疼了!不過...哦,你好像只能解決無線側啊,那到了inter網延時能不能解決啊....
5g怒吼一聲:都tm給我閉嘴!我說有用就有用!自動駕駛那個,計算量多大啊!!每臺車配個這個多貴?多麻煩?你看看,要是把這些復雜的計算放到網上,全部遠程駕駛,不香嗎?
自動駕駛:這個...這個也太危險了吧...畢竟是飛在空中的電磁波,萬一有個好歹斷了....
5g:行行行,遠程操作不行,所有汽車統籌規劃不行嗎?解決堵車問題香不香?
自動駕駛:全局規劃...這個好像還遠點....現在我們連一個車都跑不好......
5g踹兩腳:你給我閉嘴!閉嘴!閉嘴!
5g: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4g時代,從你的手機到基站,怎么也有十幾毫秒的延時,我幫你把這個消除掉,不香嗎?
別說,5g還是真的很nb的,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技術,理論無線側延時可以到達1ms以內!
但是你要是認為你以后打農藥就是幾毫秒延時,那就有點天真了...
因為你的網絡延遲不光是無線側能解決的,其他同學也有份。未來的網絡延遲可能是下面這樣的:
網絡延遲組成
一看就憤怒了,尼瑪承載網什么鬼
別人都降到幾毫秒,就你他娘的給勞資整個幾十毫秒?你必須給我降下去!
承載網哭了,這個真整不了...
為什么整不了!?
因為有....愛因斯坦...
相對論說得明明白白,光速已經是極限了,30萬千米一秒,電磁波,電流都是這個速度。這還是直線速度,實際上光纖是彎的,光在光纖內傳播,還得在內壁上跳躍、旋轉不停歇,速度也就剩下20萬千米一秒了。
而連接各個城市的承載網,距離都在幾百公里,光纖埋在地下七繞八拐的更遠,這個時間隨便算一算:1000km/(200000km/s)=0.005秒,然后,一來一去乘以2,再加上各種中繼和交換設備,兩個城市有個十幾毫秒,幾十毫秒很正常。
這個延時,沒法消除。
但是5g是不會死心的。
點對點的那種業務我是沒轍了,但是服務器那種,把服務器放到離基站最近的地方,不就完了嗎?
這也就是所謂的“邊緣計算”,確實能更快。
不過邊緣計算走起來,服務器的部署,成本也不低,何況5g那些“萬物互聯”“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這些屌炸天的新技術,現在還在摸索階段,服務器長啥樣都說不清楚。
所以5g現在很尷尬。
它在賣力的吆喝,弟兄們!路我都給你們造好了啊!你們抓緊來啊!
物聯網、ai、自動駕駛等兄弟:我也想來啊!但是...誰來幫我出泥潭啊!!你們誰來啊!
資本+5g+ai,即將改變世界...
本文來源于羅戈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文章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選擇倉庫選址的考察細節影響海運運價的因素有哪些?質量監控在倉庫管理中的體現自動化立體倉庫與傳統倉儲有什么區別快遞柜現“神秘包裹” 經過偽裝的“跳跳糖”被警方查獲出口貨物熏蒸有哪些要求 出口貨物熏蒸的要求閑話交通法規體系貸款買車給貨車司機帶來多大的壓力?